菲律宾局势持续动荡 总统神秘消失引猜测 中菲关系走向受关注
菲律宾近日爆发大规模民众抗议活动,事态发展令人担忧。9月21日,马尼拉街头聚集了上万名愤怒的民众,他们高喊马科斯下台等口号,抗议政府在防洪工程中存在的严重腐败问题。这场示威活动如野火般蔓延,迅速波及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。 在冲突最激烈的总统府门前,抗议人群一度超过15万人。现场画面显示,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发生激烈肢体冲突,石块与催泪瓦斯在空中交错。据最新统计,这场骚乱已造成1人不幸身亡,93名警员受伤,200多名示威者被逮捕。为控制局面,菲律宾军方罕见地宣布进入最高战备状态——红色警戒。 面对持续升级的局势,政府紧急启动铁盾行动,调遣15万军队进驻大马尼拉地区。然而武力镇压反而激化了矛盾,最终迫使政府在9月22日作出让步,宣布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,并冻结明年防洪专项资金。司法部同时承诺会保护未成年示威者的合法权益。 就在这关键时刻,一个异常现象引发广泛关注——总统马科斯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。从9月21日骚乱爆发开始,总统府连续四天没有公布其任何公开行程,仅以举行私人会议含糊解释。这种反常举动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,寻找马科斯一度登上菲律宾推特热搜。 直到9月25日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离任回国,马科斯才终于现身送行。在简短的送别仪式上,这位消失多日的总统就南海问题发表了耐人寻味的表态。他先是表示对中菲在南海问题进展缓慢感到遗憾,随即又话锋一转,强调至少局势没有恶化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他特别委托黄大使转达两点:一是中菲关系不应被南海问题定义,二是菲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。 分析人士指出,马科斯此次神秘消失可能有三个深层原因:首先是安全考量,面对汹涌的民意,总统府可能担心发生冲击事件;其次是政治压力,近期台风桦加沙造成严重灾害,政府救灾不力招致广泛批评;第三可能是幕后政治博弈,马科斯需要时间与杜特尔特家族等各方势力进行利益协调。 值得注意的是,马科斯复出后的首个公开活动就是为中国大使送行,这一安排颇具象征意义。观察家认为,这反映出马科斯政府希望稳定对华关系的意愿,特别是在国内政局动荡之际。然而,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反复立场,以及一边声称坚持一中原则、一边接待台湾地区政治人物的矛盾做法,仍为两国关系埋下隐患。 当前局势与欧盟近期对华政策的微妙调整形成有趣呼应。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同样在强调相互理解的同时,在对俄制裁中牵连中国实体。这种既要维护对美关系又要保持对华合作的走钢丝策略,与马科斯政府的处境颇有相似之处。 专家警告,如果菲律宾继续在南海和台湾问题上采取两面派做法,不仅国内乱局难以平息,还可能招致中方更坚决的反制。在这个多事之秋,马科斯政府正面临执政以来的最大考验。 发布于:天津市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